首页 >>禁毒条例 >>正文
「禁毒一线的坚守」张海涛:“这种时候怎么能走在后边”
来源:本站 时间:2023/02/21 14:17:20 浏览次数:300    



人物名片

从事禁毒工作17年来,他参与侦破毒品案件100多起,其中公安部毒品目标案件8起、省级毒品目标案件11起,缴获各类毒品260多公斤、制毒物品100多吨……

这每一个数字,都饱含着他对党和公安事业的无限忠诚、为国家安危奉献的青春和热血。他叫张海涛,开封市公安局禁毒支队缉毒侦查大队大队长,曾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、三等功2次,被评为河南省优秀人民警察、河南省禁毒工作先进个人等。

抓捕现场一马当先

从普通侦查员到缉毒侦查大队大队长,张海涛始终是禁毒第一线的尖兵。17年来,究竟面对过多少次生死考验,究竟有多少次以命相搏,连张海涛自己也记不清。

每当生死考验来临时,张海涛都冲在前面,把战友挡在身后。他对此的解释是:“我是大队长、党总支委员,这种时候怎么能走在后边!”

2021年3月,张海涛参与侦办公安部2021-107毒品目标案件。这是当时河南省侦办的最大一起贩毒案。一个多月里,张海涛作为专案组副组长,一赴云南,两下湖北,先后抓获河南、湖北及缅甸的毒贩20多人,缴获毒品60多公斤,捣毁多个贩毒团伙。同年4月10日,重要嫌疑人徐某露出踪迹。此人在湖北天门称霸一时,曾因持枪伤人致死被判刑11年。追踪抓捕这样一个人有多危险,不言而喻,但张海涛全然不顾,他循着踪迹,从天门到孝感,从应城到天门,连续追踪24小时,终于发现目标时,义无反顾地冲上去将其控制。

5天后,抓捕另一重要嫌疑人盛某的行动展开。由于盛某居住在湖北一个人烟稀少的偏僻村落里,蹲守布控极为艰难。为了不打草惊蛇,张海涛只身冒险进村侦查,摸清盛家位置后,一马当先撞开盛某卧室房门,将其按倒在床上,身后战友迅速将盛某擒住,从其腰间搜出一把匕首。

“零包”案件打出集群战绩

了解禁毒工作的人都知道,侦破毒品案件需要长期经营,绝非像侦破其他刑事案件那样可以打“短平快”,这就需要办案民警耐得住寂寞。特别是随着各级公安机关不断加大对毒品犯罪打击力度,贩毒分子如惊弓之鸟,作案方式大多变为网络贩毒、“零包”贩毒,这使得侦查工作更为艰难。长期从事禁毒工作,张海涛养成了刻苦钻研业务、时刻关注犯罪动向、勇于探索实践的习惯。针对毒品犯罪方式的改变,他及时提出“集群打零”、积小胜为大胜的办案思路。

2018年3月,开封市祥符区警方在处理一名吸毒人员过程中,挖出了此人的“上线”,据此先后抓获30多名吸、贩毒人员。张海涛根据这些人员的分布情况判断,此案涉及的地区、人员可能比估计的更广,侦查不能就此终结。在上级领导支持下,他赶赴祥符区主持深挖工作,既纵向追索又横向扩展,结果查出一个涉及6省24市的网络贩毒团伙。为了查清这些线索,张海涛带领民警先后奔赴辽宁、山西、河北、陕西、湖北,历时近一年,先后抓获涉案人员141人,侦破公安部目标案件1起、省公安厅目标案件2起,成为2019年河南省禁毒“集群打零”战役最大战果。

禁毒感言

如果惧怕危险,那就不要选择当警察;禁毒事关国家安危,禁毒斗争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松懈。17年来,我用一腔热血浇铸对党和公安事业的忠诚,以实际行动默默诠释如何做一名禁毒民警、共产党员。禁毒斗争的重大责任,常常使我们对家庭愧疚,但警察必须使命至上,这是更大的爱、更大的忠诚。

(同步刊登在《河南法制报》2022年6月20日09版)

河南法制报记者 张杰 见习记者 廉政 实习生 徐敏豪 )

1676960198119522.jpg
1676960210999731.png


×关闭